时间:2025-07-10 浏览:10
2025年6月30日至7月5日,黄山学院第十期“行知课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如期开展。本次活动聚焦红色文化传承、城乡社会发展与徽州文化传承,来自不同专业的师生分赴绩溪县华阳镇、休宁县齐云山镇和黟县屏山村三地,通过调研、访谈、服务与学习,在社会课堂中增长才干、坚定信念。
理论与实践融合:开班首日多维启航
6月30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黄山学院潘定武教授作题为《徽州文化的魅力》的专题讲座,引导学生从历史文化视角理解徽州文化的精神内核与当代价值。随后,邀请徽州传统制香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斌带领师生体验新安医学香牌的制作工艺,让青年学子在亲手操作中感知新安医学与徽州手工艺的深厚底蕴。
当日下午,全体师生参访了小罐茶超级工厂,全面了解现代茶产业的品牌运营与智能制造体系;随后走访瑞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探寻地方制造业发展模式与转型路径,为后续调研与思考提供了多维背景支撑。
华阳团队:考察城乡发展新貌 聚焦民生改善实效
“行知课堂”华阳团队于7月1日至5日深入绩溪县开展系列调研与服务活动。在华阳镇来苏社区、霞涧社区和高迁社区,师生与社区干部、居民代表展开面对面交流,围绕社区治理、青年就业、文化服务等议题进行座谈,深入了解绩溪县城乡融合发展现状。
师生还参观了绩溪徽味姜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了解本地黑猪肉生产销售企业如何通过品牌化、绿色化走向市场前沿;在华阳镇养老服务中心,师生与老人互动交流,参与助老服务,感受基层养老体系的温度与挑战。通过参观绩溪县博物馆,师生系统梳理了绩溪从徽州文化重镇走向现代化的演进脉络。
此外,师生还参加了由霞涧社区组织的急救技能培训,学习心肺复苏、创伤处理等实用急救知识,增强在突发情况下服务他人的能力。
齐云山团队:探访红色文化底蕴 传承革命光辉精神
齐云山团队的调研活动重点围绕红色文化展开。师生于7月1日上午参与齐云山镇党委政府座谈,了解镇域经济、基层治理与干部队伍建设情况,并就青年参与乡村建设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在休宁县红廉展示馆,师生系统学习当地党风廉政建设历程与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接受精神洗礼。在齐云山镇中心小学,师生与当地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交流,并为小学生设计一堂寓教于乐的“思政小课堂”,通过游戏互动与故事讲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月3日,第十期“行知课堂”指导教师吴云峰教授为齐云山镇党员干部和“行知课堂”齐云山团队全体师生作专题讲座,深入解读皖南新四军精神的时代意义,镇党政办党委秘书刘真和第十期“行知课堂”学员何建作结课发言,引发现场强烈反响。与此同时,师生积极参与黄山市人才综合服务中心主办的“人才乐业直通车”活动,邀请黄山市人才综合服务中心为师生系统介绍青年就业政策、创业扶持措施以及区域产业人才需求,助力企业与我校学生双向对接,助推学生成长成才。
屏山团队:探寻徽州文化根脉 促进文旅产业融合
屏山团队扎根黟县屏山村,主要聚焦徽州文化传承和发展开展多角度调研。7月1日上午,团队与屏山村村委会举行座谈会,邀请村党支部书记江琼启介绍屏山村整体情况,就屏山村近年来在古村落保护、旅游开发、基础设施改善等方面的经验与困难展开讨论。特别邀请《屏山村志》撰写人舒国权为学生讲授屏山历史,从家风传承到传统民俗,再到名人事迹,使师生对这座千年古村的文化根基有了立体感知。
师生还对屏山村写生经济情况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画家工作坊、民宿经营模式与写生经济的带动效应,并就青年助力乡村文旅振兴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调研过程中,学生们还以“行走的思政课”为方式,通过沉浸式学习,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使命感。
本期“行知课堂”实践活动坚持以实践育人为核心,融合专业学习、社会调研与公共服务,积极引导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在社会大课堂中锤炼本领、砥砺意志。通过深入城乡社区、地方企业与基层单位,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国情社情的理解,也在亲身实践中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与文化的信仰与自信。
未来,黄山学院将继续依托“行知课堂”品牌项目,持续推动“三全育人”与“大思政课”落地生根,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不竭动力。
(撰稿:天明;摄影:马克思主义学院;责任编辑:张玲;审核:刘芳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