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好思政第一课,深耕德法新篇章 ——德法教研室举行新学期第一次集体备课会

时间:2025-09-25   浏览:42


为切实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做好新学期教学准备,9月23日下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在马克思主义学院5508会议室召开2025-2026学年秋冬学期第一次集体备课会。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芳正、20余名德法课任课教师参加此次备课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孙海霞主持。

孙海霞首先介绍了新生开学教学注意事项、新学期教学安排及课程考核要求等事宜,随后组织与会教师围绕“如何上好大学新生第一堂思政课”展开讨论。备课会设“深耕教材逻辑”和“用好抗战素材”两个分议题。

六位老师先后作主题发言。韩冰和吴丹分享了各自第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均强调拉近师生关系、破除大学新生对思政课的刻板印象是首要任务;章咏秋梳理了“人生观”专题的授课逻辑,并结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活动素材提出教学设想;孙玉雯结合PPT以“‘9·3’阅兵背后的故事”为例展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活动素材在理想信念专题的运用;丁铭提出“以小见大”“以近融远”“以故事化术语”的教学思路;罗龙熙分享了运用阅兵仪式素材的具体见解。

自由交流环节气氛亲切而热烈。吴霞和汪志伟提出德法课应帮助大学生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汪艳琴建议关注新生代学生特点,加强学情分析;吴婧结合社会热点探讨案例教学的更新运用;刘春安提出结合身边典型案例用好抗战素材。

刘芳正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思想道德与法治》是大学生入学后的首门思政课,教师应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讲好第一课。他强调,思政课教师要自觉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要求,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并从备课、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研结合、关注学生成长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撰稿:孙海霞  摄影:张玲;责任编辑:储雪芳;审核:刘芳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