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3-02 浏览:1020
2012年是我校全面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关键年,也是学校迎评促建的关键年,学校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以评建工作为中心,深化教育改革,狠抓内涵建设,深入推进应用型本科建设,全面实施黄山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综合办学实力,以良好的工作业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创先争优,注重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突出迎评促建,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继续深入开展“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服务学生健康成长”为主题的“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重点在校风建设、教学改革、三全育人、合格评估等方面,精心设计载体,搭建活动平台,丰富争创内容,创新争创形式,提高争创实效,健全争创机制,大力推行“三亮”、“三比”、“三评”,全面推进“三级走访”,深入落实“三全育人”,推动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创建先进、争当优秀,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向纵深发展,切实将“为民服务”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进行表彰。认真回顾总结创先争优活动情况,完善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
(二)提高执政能力,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形式和机制,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事业发展的开拓创新能力。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按照民主、公开的原则,适时成立专门起草组织,开展章程起草工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干部培养、选拔、任用、考核和评价机制,理顺关系,积极稳妥地开展干部调整工作,加大日常考核、定期考核和重大事项跟踪考核力度,推动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加强干部教育,选派学员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强化组织保障,有效改进基层组织工作。严格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各级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推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师生员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党员综合素质,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院系党总支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继续加大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力度,重视在优秀大学生和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
(四)坚持反腐倡廉,积极构建惩防腐败体系。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安徽省高等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推动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的内控制度和监督机制建设,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严肃依法查处案件,强化干部日常管理与监督。认真学习贯彻《廉政准则》,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继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做好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有关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五)注重增强实效,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党团校、党团组织生活等主阵地作用,开设好思政课教师论坛、辅导员论坛和党总支书记论坛,构建大学生理论学习工作立体化格局。进一步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激励机制和考核体系,继续推进辅导员进公寓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新载体,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
二、强化内涵,推进教学改革,认真做好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工作
(一)加强内涵建设,牢固确立教学中心地位。不断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和教学激励约束机制,保障教学中心地位。切实加强教风学风考风建设,大力推行教学考核,强化教学督导,规范教学风纪,提升教学质量。继续开展教学优秀奖、教学基本功竞赛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平台优势,持续推进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稳步提高。
(二)凝练办学特色,提升学科专业发展水平。突出学科建设龙头地位,整合现有资源,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充分保障旅游、生态和徽文化等特色建设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投入,按照适应性、特色性、层次性、整体性原则,集中力量构筑优势学科群。优先支持有较好基础、在省内外有比较优势、与地方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的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深化教学改革,继续推进质量工程建设。继续推行大学生外语教学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和思政课改革,探索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管理方式。积极开展质量工程二期建设,努力构建国家、省、校三级“质量工程”体系,使校级项目不断完善,省级项目不断增加,国家级项目有所突破。加强课程建设,发挥精品课程的引领示范作用,着力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积极申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建设高水平、高效益的实验教学平台和科技创新平台。
(四)明确任务目标,认真做好迎评促建工作。深入学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深刻领会指标体系的内涵。调整学校评建工作领导机构,制定评建方案,分解评建任务,明确工作目标,健全保障机制。认真开展自查自评工作,摸清家底,发现亮点,凝炼特色,找出差距,整改薄弱环节。注重深入挖潜,整合有效资源,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实验室等相关硬件建设。加强评估材料建设,高质量按时完成自评报告的撰写工作和相关支撑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切实加强评建工作的宣传力度,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形成迎评促建的合力。建立健全表彰和责任追究制度,将评建工作作为考核单位和个人工作状况的重要指标,对工作积极、成绩突出者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到位、整改不力者追究其责任。各单位要遵循学校统一部署,结合本单位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各阶段的评建工作任务。
三、服务社会,发挥地缘优势,深入推进应用型本科建设
(一)创新人才机制,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适时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围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搭建事业平台,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推进人才梯队建设,大力开展多层次、重实效的教师培养工作,加大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加快博士、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加强学术团队的遴选和培养工作,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认真学习贯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广泛开展教师技能教育和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创新团队的建设与管理,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双能型”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注重从企业中引进优秀人才,主动与有关企业行业共建“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形成互动机制,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强化科技应用,积极打造科研创新平台。有效整合校内资源,优化科研结构,营造浓郁科研氛围,鼓励参与具有优势特色的徽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及应用型技术研究。做好项目申报、管理和协调工作,充分发挥行业特色和团队优势,重点抓好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申报工作。鼓励与企业开展横向合作,争取在横向经费上有较大幅度提高。抓好创新平台建设,搭建校地技术、信息和仪器设备共享三大科技服务平台,积极与行业企业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实验室、研发中心,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坚持“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求发展”,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主题,结合我校的优势学科、专业,进行多层次合作,广泛参与区域重大项目与重大工程,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三)重视实践环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工科实验教学平台、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和学科专业公共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以技能培养为中心,科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大学生劳动观念养成训练,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加大对学生课外科技文化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鼓励大学生申报科研项目,积极参加“挑战杯”、数学建模大赛和机器人大赛等各类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
(四)依托地域资源,广泛深入开展校地合作。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地区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力度,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层次,构建双边良性互动、双赢共进的长效机制,力争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专业实习、就业创业等方面建设一批层次高、影响大、效益明显的合作平台。积极推进与省教育厅、省旅游局、黄山市政府共建黄山学院旅游人才培养基地,推进与黄山市全面战略合作。适度开展继续教育,拓展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认定和非学历教育新项目,提高办学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四、统筹兼顾,深化内部改革,全面促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
(一)推进管理工作创新,提高综合管理效能。加快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重点推进民主决策机制建设、学术组织建设和校系两级管理建设。健全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制度,推进学校决策和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科学制定、分解各单位年度工作任务,落实目标责任制。进一步转变部门管理方式,明确院系职责权限,落实院系办学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办学活力。
(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提升队伍建设水平。完善职称评聘、岗位聘用与考核等工作体系,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人事退出机制。优化队伍结构,统筹专业技术、管理和工勤人员管理,促进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和管理队伍综合协调发展。依法规范合同用工,探索建立非事业编制用工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校内津贴分配办法,健全工作业绩与职务晋升、收入分配等紧密衔接的考核评价体系与竞争激励机制。根据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做好绩效工资实施及人事改革有关工作,适时开展全员聘任工作。
(三)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推进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完善学生管理和毕业生就业目标责任制。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学生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健全大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机制,着力于构建方便学生办事、解决学生困难、维护学生权益、服务学生成才的长效机制。强化学生校纪法规教育,通过政策激励、纪律约束和典型带动等多种方式,增强教育实效。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学生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拓展贫困生资助渠道,进一步完善“奖、贷、勤、助、补、减”等多元一体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和“国家、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资助网络。结合迎评工作,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加强人生规划、职业生涯设计和创业计划的指导,构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相结合的就业体系,不断提升就业质量。积极开拓新兴就业市场,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
(四)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资源使用效益。理顺资产管理体制,继续规范采购与招投标管理,科学管理、有效利用国有资产。合理配置实验、设备和房产等资源,盘活闲置资产。挖潜增效,实现资源开放共享、整体功能发挥最大化。推进信息资源建设和数字校园建设,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图书信息资源和档案资源服务教学科研的能力。
(五)提高财务运作能力,深入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科学编制预算,提高学校财务运作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做好提标化债的有关工作。加大审计监督工作力度,规范各类收费行为和经营性资产管理,重点加强对基建工程、大宗物资设备采购、招投标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多方筹措办学经费,积极争取国家部委、省市财政与社会各界的支持,形成政府、学校和社会多元化筹资格局。倡导开源节流、勤俭办学,严格落实各项厉行节约的规定,认真做好节能、节水等工作,积极构建节约型校园。
(六)加快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加强后勤队伍建设,探索建立高效的后勤管理运行机制,全面提升后勤保障能力,为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加大公共设施、设备的维护与检修力度,统筹校园绿化美化、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加强校园整治,优化育人环境。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和公共卫生监管,做好重大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卫生保健水平。
五、立足地方,加大开放办学,扩展国际交流合作空间
(一)加强国内联合,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坚持开放带动战略,加强与上级机关和地方政府的沟通和协调,密切与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与联系,以有为争取有位,积极参与并承办高校联盟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增强发展活力,为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进校友会筹建及报批工作,逐步推进建立校友工作机制。
(二)深化国际合作,拓展国际交流领域。继续加强与韩国、美国、法国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深入合作,更加注重国际交流合作的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推进在科研项目、教师培训、学生联合培养等方面实质性合作。加快发展留学生教育,拓宽招生渠道,扩大留学生规模。积极引导院系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搭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
六、坚持创新,承扬特色文化,努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一)发挥文化引领作用,着力推进大学文化建设。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科学整合校内各类文化活动,精心挖掘、培育文化品牌建设,打造校园文化景观,努力形成勇于创新、和谐向上的大学文化。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倡导优良师德师风,增强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和对学校发展的认同感。巩固文明创建的成果,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重视新兴媒体建设,不断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充分利用校报、网站、微博、广播站、宣传栏等平台,加强校史校情教育,大力宣传学校的办学成就、办学精神、办学传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大舆论引导、监督、管控力度,提高网络舆情预警与媒体应对能力。坚持宗教与教育分离的原则,严禁在校内传播宗教、举行宗教活动、建立宗教团体或组织,确保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三)加强综合治理工作,确保学校安全稳定大局。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应急处置机制,完善齐抓共管的维稳工作体系。继续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扩大技防覆盖面,加强舆情通报,健全多环节联动机制,努力形成严密的安全防控、突发情况处置和综合服务网络。加强保密、信息安全和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科学管理校园交通秩序,积极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校园环境。加强校车管理,确保行车安全。
(四)关注民生工程建设,师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进校园基本建设,确保逸夫综合楼工程项目建设按计划顺利进行,做好知园一期配套设施建设和二期规划申报工作,进一步绿化美化教职工生活小区周边环境,开工新建学生公寓,谋划设计建设体育馆,改善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关注师生健康,继续开展健康体检工作,认真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完善教职工疗休养制度。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深入基层走访,关爱老同志,关心困难教工。稳步提高教工工资待遇,实现学校发展成果师生共享。
(五)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发挥群团组织纽带作用。坚持和完善教代会制度,强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职能,推进党务、校务公开,保障师生员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做好教代会、工代会换届筹备工作;适时召开团代会和学代会、完成团委换届工作,凝聚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学校事业发展。进一步做好离退休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充分发挥老同志在传帮带、教学督导以及促进学校改革发展与关心教育下一代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统一战线工作,支持和指导各民主党派搞好自身建设,支持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以及无党派代表人士搞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社会服务等工作。加强体委工作,广泛开展健康体育活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联系、团结、教育师生员工的重要作用,引导师生爱校敬业,乐于奉献。